.

农历三月三为什么要吃鸡蛋

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 https://m-mip.39.net/pf/mipso_6464182.html

今天就是农历三月三,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。荠菜又称地菜、田儿菜等,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。虽说是野菜,却鲜香可口、营养丰富。民谚曰:“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。”“三月三,荠菜煮鸡蛋。”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。《诗经》就有“其甘如荠”的吟咏;辛弃疾也有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的诗句。

清朝叶调元的《汉口竹枝词》曰:“三三令节重厨房,口味新调又一桩。地米菜和鸡蛋煮,十分耐饱十分香。”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。地菜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。它不仅是佳肴一碟,更是灵药一方。“荠菜,别名地菜、护生草、鸡心菜,其根、花、籽均能入药。在中药里,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,被誉为”菜中甘草“。

祖国医学认为:荠菜味甘、性凉,归肝、脾、肾经,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等效用。荠菜食用方法很多,可拌、可炒、可烩,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,均色泽诱人、味道鲜美,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。在湖南,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。每到三月三这天,荠菜便长茎开花,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。 

因荠菜的谐音是”聚财“,故此,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,于三月初三这一天,在祭祖的时候,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,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,放入鸡蛋、红枣、风球,再配两三片生姜,煮上一大锅,全家都吃上一碗,食之既可交发财运,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,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。据说可以去风湿、清火,腰腿不痛,而且还可预防春瘟。

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,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风俗。每到这一天,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地米菜,洗净后放入锅内,再配上姜、枣等,加水同鸡蛋一起炖煮,煮至蛋熟后,捞起即食,这样煮出来的汤汁和鸡蛋既具有药用价值,又是美味食品。

民间有一种说法“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痛腰腿好”,是真的吗?

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,关于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来历。

相传,名医华佗在某地采药,一天,偶遇大雨,在一农夫家中避雨时,见农夫患头痛症,痛苦难堪。华佗随即替其诊断,并在农夫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,嘱其和鸡蛋一起煮熟,喝汤汁,吃鸡蛋。农夫遵嘱,服蛋三枚,病即痊愈。一时传开,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,热潮遍及大江南北。华佗给农夫治病的日子是农历三月初三,因此,三月三,地米菜煮鸡蛋,就在当地形成了自然风俗,传为民间佳话。

地米菜,正名荠菜,又名地花子,荠菜的耐寒力和生命力极强,经过严寒冬季,初春时节,荠菜就已在大江南北的田埂、草地、溪边露出了头。其叶嫩根肥,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,民间传有“三月三,荠菜赛灵丹”的说法。

但传说中的“农历三月三,不忘地菜煮鸡蛋。中午吃了腰板好,下午吃了腿不软。”真的有这么灵验吗?

中医认为荠菜,其性凉,味甘淡,入心肺肝经,具有和脾利水、凉血止血、强筋健骨、宽肠通便、明目的功效,可治吐血、尿血、崩漏、痢疾、月经过多、目赤肿痛等症。

现代医学也发现,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,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还能降低血压、健胃消食。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,促进排泄,从而增进新陈代谢,有助于防治高血压、肥胖症、糖尿病等。

但这也不是人人都适宜吃的,中医认为,如泄泻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。患有目疾、疮疡、热感冒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,便溏者要慎食。

所以,“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”也只是传说中的佳话,更是没有吃了整年都头不痛,腰不痛的根据。而要想真正预防头痛、腰腿痛,得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,如正确的坐姿站姿,加强自身腰背肌的锻炼等。不要迷信任何所谓的“良方”、“野菜”,学会用一些中医、针灸穴位小知识来保护防治我们的头、颈、腰腿痛!

当然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三,采把新鲜地菜回家煮鸡蛋,既品尝了春天泥土气息的同时,也感受了其气氛和美味,还是其乐融融。

搜索minjianlishigushi立即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momosj.com /lgyf/893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